社区 越策越开心
  • 清饮细酌
    发帖IP地址:218.25.35.103
    (二)高腊梅家的作坊   “滩头年画威力大,歪风邪气见它怕,收藏一套滩头画,子子孙孙幸福家”这是高腊梅的老伴钟海仙自己作的一首打油诗,他几乎会对每个采访他的人念叨这首诗。   尽管他知道做年画“费工费神,还不来钱”,也知道拿着三四千元高工资的儿子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他摊子的,但在我临行前,他还是非常痛心地说:“一定要活到培养出我自己满意的徒弟以后,滩头年画要是后继无人,我死不瞑目。”   滩头的古街,并没有将高腊梅一家藏得很深。   印象中,走过的古街中只有高腊梅家的门是敞开着的。前厅很小,四壁贴满了年画。迎门的神龛上上下贴着两张大红纸,而最上端的“国宝源流”四个大字代表着这家主人的心愿。   凭借着一生对年画的研究,“高腊梅”这三个字俨然已经成为了滩头年画的旗帜。她告诉我,近年滩头镇零星的只有三四户还在坚持做年画,并且其中今年还有两家停产。自己今年做的二三万张主要还是因为每年总会有许多人点名要“高腊梅”的年画,而这些人还只能把年画运到贵州一带出售。   百年老屋还是木梁,楼上也是木地板,不过看得出经过了多次修整。从厨房攀上一个陡峭的木梯,是一个大约三四十平方米的老屋阁楼,踩在木地板上还咯吱作响,这便是高腊梅家的作坊。据说去年农历7月份当地县城组织退休老干部来参观年画作坊,30几号人嘣咚嘣咚上了阁楼,还没到两分钟的时间,楼就塌了,8人受重伤,71岁的高腊梅也伤了腰。   滩头年画采用传统的木板水印套色,同时又兼用人工加绘的方法。在滩头年画独特的制作工序中,最突出的要数粉纸的运用。在印刷前,首先要在土纸上刷上一层白粉,其原料是本地峡山口、沙坪一代出产的白胶泥,原料取回后,要经过打料、浑水、漂细几道加工程序,而后调成稠稀适度的糊状,方可使用。这样,纸张的吸色性能更好,色彩才更加润泽光亮。而滩头木板年画之所以成为传世经典,关键还在于滩头的土纸。土纸的用料为当地山中的嫩楠竹。砍竹的季节为每年的小满前,砍下的竹子还必须刮去上面的一层青皮,古称“杀青”。然后通过浸沤、清洗、浸泡、踩坑、抄纸、焙干等多道工序制作完成。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机械操作,故称之为原生土纸。这种纸的纸质细而薄,柔韧而不脆,遇水后不卷不皱,吸色性能好。在纸上刷上一层白粉便可印制年画。倘若在白粉中加入香料还可制成香粉纸,也曾盛极一时。   而在作坊里间的墙角,整齐地堆放着数十块大小不一的梨木雕版,上面还留存着红黄蓝绿等不同的颜色。开工时,在木版上刷上各自的颜色,再将纸覆在上面,纸上呈现的是与木版完全相反的图案,这也正是所需的年画雏形。一幅完整的图案往往由不同的线条和色块组成,因此需要用多块不同的木版用不同的颜色印刷,每一次印刷都不能有误差,否则图案就会走样。通常,每一幅年画为6道版,套印的顺序大致为:嫩黄、品绿、品蓝、红丹、玫瑰红、黑线板。   这是一项繁琐的手工细活,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经过20多道工序。正如钟海仙说的:“这活学起来容易,要精就很难了。”在他们这一辈子的年画生涯中,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其中,最让两位老人难以忘怀的有两件事情、一件是文革时期高腊梅麻着胆子在自己的床头地下偷偷藏了一套雕板;另一件是上世纪80年代初时,大儿子入党因为家庭影响延缓了3年。   二老有四个孩子,两个在省路桥公司,另外两个一个在当地县城的检察院,一个在县城的自来水厂,可惜他们对年画都不感兴趣。高腊梅与77岁的老伴钟海仙曾经带过七八个徒弟,但这个“费工费神,还不来钱”,一天只能挣10多元钱的现实让所有人都打了退堂鼓。   钟海仙告诉我,现在农村即便要贴都喜欢贴机械纸做的年画,毕竟机械纸张比原生土纸便宜,更经用。而收藏者和一些外国的朋友则非土纸年画不要,他们珍藏的是这种原生态的艺术。
  • 清饮细酌
    发帖IP地址:218.25.35.103
    (三)艺术渗透和精神渗透   “老鼠嫁女,嫁到哪里?嫁到猫公的肚子里”,湖南邵阳一带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儿歌。老鼠欲将女儿嫁一有权势者,开始认为太阳最好,但太阳说自己会被乌云遮挡,那就嫁给乌云吧!但乌云说自己会被风吹走,那就嫁给风吧!但风说自己会被高墙挡住,那就嫁给高墙吧!但高墙说自己最怕被老鼠打洞,而老鼠又怕猫,那就干脆嫁给猫!于是吹吹打打送女出阁,最后全部被猫吞食……滩头年画用色彩将这个民间故事渲染得恰如其分。 每一幅年画都是一幅风俗画。但是,有哪一幅年画像滩头《老鼠娶亲》这样蕴藏着如此丰富而又深刻的风俗人情的内含呢?人类的原始思维告诉我们:原始人类喜欢把某种东西的形象提炼成抽象的精神,然后把这种抽象的精神掺和到另一种东西的形象中去,这便是民俗学家惯称的所谓“精神互渗”。   因此,很难说到底是艺术将年画流传,还是精神将年画流传。时间的长河最能验证艺术品的价值。毕竟我们看到的是,历经三百多年仍旧风采依然的滩头年画凭借着热辣的色彩感染着五湖四海。
  • 清饮细酌
    发帖IP地址:218.25.35.103
    (四)学术保护和产业保护   滩头年画的作坊到目前为止只剩两家,一家为高腊梅,一家是李咸陆。   高腊梅重复着祖父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滩头年画将来有起有落,还有可能失传。”李咸陆也意味深长地告诉我:“滩头年画没多大前途了,它的生命力在逐渐消失。”包括左汉中在内的许多人都说:“滩头年画是不可能再振兴了……”   有学者说,倘若在人类的收藏世界之中,有许多属于没有生命的身外之物,那么人类手上足下的文物、名物、纹记的典藏则往往更体现人类生命价值,更富有生命元素与记号的传世意义!   博物馆里的滩头年画已经将这种手足文化上升为一个经典,或许这里真的才是滩头年画最终的家。面对滩头年画的后继无人的局面,面对现代人的消费市场,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滩头年画已经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要想再回到清末民初家家户户贴年画已不再可能。   左汉中提出了“学术保护”和“产业保护”相结合的想法。当一种东西仅因为艺术价值存在,失去它的市场价值时,它将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博物馆只有那几个,而民间艺术应当扎根民间。滩头的木板年画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左先生的一套《湖南民间美术全集》已将其变成了永恒。   而作为一种产业,湖南的滩头年画竟还面临着一种“非法出版物”的尴尬。这也让想投资滩头年画的一家名叫湘邮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总头疼不已。而据调查,目前全国有18个年画产地,而包括杨柳青、桃花坞和潍坊杨家铺在内的多个年画产地都先后成立了年画社,年画作为一种正规的出版物发行。   艺术最终也是为生活服务的,那些原滋原味的传统就让它们在博物馆里安享晚年吧。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品要迎合人的审美情趣。面对着精美的铜板纸年画,滩头土纸年画自然也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发展的方向,不论是表现的主题、形式都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就像高腊梅家斜对门那户人家飘出的周杰伦《东风破》唱词:“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
  • 清饮细酌
    发帖IP地址:218.25.35.103
      风云   清朝嘉庆年间,滩头一代盛产“五色纸”,被列入贡品送往宫廷。堪称滩头年画的前身,故滩头年画俗称“花纸”。   清朝道光年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桃园三结义》、《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种戏文故事新品种。   民国初期,滩头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期,小镇有生产作坊108家,工人2000余人,年产高达3000多万份,当时著名的作坊有正大昌、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顺昌、松荣祥,钟良美、宝悦来、天顺昌、义生和等。   解放后,有段时间滩头年画被作为封建迷信品而禁止生产出售,致使年画生产近乎停顿。   1958年,滩头年画重新获得批准生产,当年销量达20多万张。   1963年,湖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到滩头学习考察,利用传统技术加上现代内容,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等新画稿刻印出版。   文化大革命中,滩头年画列为“四旧”,大量印板被付之一炬,有些版本就此失传。   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滩头年画才得已恢复生产。   1982年,滩头的年画作坊又增加到十二家,产销量达140多万张。   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年画研究会”,以隆回县文化馆为主对滩头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并恢复刻印了失传的“托全”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和《花园赠珠》等印版。   1988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1994年,滩头年画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银奖。   2003年9月,滩头年画在全国传统工艺品大展中荣获金奖。   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的新闻发布会上,滩头年画被列入该工程的首批项目。
  • 清饮细酌
    发帖IP地址:218.25.35.1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9 17:29:42编辑过]

  • 孤驿烛影
    发帖IP地址:220.170.71.234
    败落了败落了,现今滩头已无年画商业生产了。

本周热门话题

本周热门标签

本周活跃用户

Copyright © 2001-2024 服务电话:13975990423(邓) 13501647232(唐)
网站运营:邵阳紫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支持:上海派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反馈给我们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