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摄影旅游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231.11
    便是宋少帝陵。宋少帝赵昺是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于祥兴元年(1278年)被陆秀夫、张世杰在广州湾拥立即位,时年仅8岁。祥兴二年(1279年)地宋两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面决战,宋军战败。二月初六酉时,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死。据赵氏族谱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飞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偶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本山麓之阳。”这便是赤湾宋少帝陵的由来。

    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231.11
    与文物保护碑相对,在进大门的左则,是一尊陆秀夫负帝殉海像。

    5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231.11
    “大宋祥庆少帝之陵”两旁刻有一副对联:“黄裔于今延宋祀,赤湾以此筑皇陵”。前来焚香礼拜的,恐怕并非赵姓一族吧?

    6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231.11
    墓的东侧立有一块1米宽、2米多高的泉州 白石 墓碑,碑文为篆体阴文,风格古拙,为著名书法家商承祚所写。碑背面刻有书法家秦萼生手笔“崖海潜龙,赤湾延帝”八个大字,可惜当时只注意商承祚去了,没有发现,是为憾事。
    商承祚(1902~1991),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省番禺县人。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字,后入北京大学国学门当研究生。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四川教育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最后又到中山大学,直至逝世。《殷虚文字类编》(1923年木刻本)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该书是一部比较完备的甲骨文字典。全书共分14卷,收字共计4184个。其中包括重文3394个,甲骨独体文790个。全书体例仿《说文解字》而制,按偏旁部首编次,从文字、声韵、训诂3个方面进行分析等,从而使该书成为当时最完备、详尽的甲骨文字典。此外,他还有《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及考释》(1933年,收录美国友人福开森所藏殷虚甲骨37片,从形、音、义3方面进行探讨)、《殷契佚存及考释》(1933年,合8家所藏甲骨而成,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甲骨文专著 )、《说文中之古文考》(1934年,考证《说文解字》中注为古文的字的字形、字义及演变过程,是文字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石刻篆文编》(1957年,共14卷,是研究文字形体演变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参考书)等。金文方面,他著有《十二家吉金图录》(1935年)、《浑源彝器图》(1936年)等。作为一位书法家,他遍习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及楷书的欧阳询、颜真卿等各体多家,尤其是在金文方面造诣最深,在书坛独树一帜,并出版有《商承祚篆隶册》。

    8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231.11
    1279年,蒙古南下追赶宋军,二月初六,宋元共20多万大军在崖门展开最后一场惨烈的海战。大战以宋军大败、全军覆没、南宋最后的势力被灭亡而结束。大战中宋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誓不作元军俘虏而受辱,遂在崖门海中奇石附近,把南宋的金玺印信挂在少帝昺身上,再背负着少帝昺投海殉国。   宋帝昺投海殉国后,据《继世大典序录·政典·征伐》和《续资治通鉴·元记》记载:战后,元军清理现场,有一兵卒从海上战死宋军浮尸上搜刮财物时,从一具身穿黄衣的小尸身上取得一“诏书之宝”的印鉴。元军将领张弘范怀疑小尸身即为宋帝昺,急忙派人再找时已失去踪影。据故老相传,宋帝昺虽然投海而亡,但他毕竟是一位受命于天的皇帝,岂能暴尸海面。其时正当北风劲吹,少帝昺的遗骸随海流向东南方向的深圳漂移,突然一群海鸥飞至,将宋帝昺的遗体严密覆盖,在茫茫大海中没了影迹。自始700多年来,宋朝这个最后的皇帝究竟下落何方?身葬何处?成了历史之谜。   七百年后,奇迹出现了,宋帝昺的陵墓居然被人发现在深圳市南山区的赤湾附近。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派员认真勘查后,把陵墓修葺扩建为占地共1500多平方米的宋帝昺陵园,并在陵园内塑立陆秀夫背负少帝昺蹈海殉国的石雕和史碑,还在墓前矗立2米多高的“大宋祥庆少帝之墓”的墓碑。据深圳市政府重修扩建碑记记载:“一九八三年春,我国开发南海油田,赤湾为后勤基地,是时披荆斩棘,宋祥兴帝(即宋帝昺)陵墓赖以发现公布,扩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于宋帝昺的遗骸是如何在深圳被发现的,当地民间有如下奇异的传说:南宋末年,深圳蛇口赤湾海边有一座破旧的天后庙,庙中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宋元崖海大战后数天,正在颂经的老僧人突感心血来潮,坐卧不宁,压抑不住便信步走向海滩,举目遥望海面,发现了一群嘎嘎而鸣的海鸥贴水低飞而来,群鸥下面有一物体随波逐渐漂至岸边。老僧趋前仔细一看,那物体竟是一具小童浮尸。浮尸身穿滚花龙袍,眉清目秀,面如冠玉。老僧想起日前听到宋帝昺投海殉国的传闻,于是认定这浮尸必是南宋皇帝赵昺无疑。他连忙把浮尸移上岸,脱下袈裟盖在少帝尸身上。群鸥见少帝遗体已有僧人照料,遂低飞三匝,飘然离去。老少两僧人合力将少帝遗骸移往庙内,并择日郑重其事地将少帝昺葬于天后庙侧的小南山向阳之处。自此,老少两僧日夜轮班守护墓旁,诵经超度。   现在,人们前来祭陵时,见到墓旁的一大一小两棵榕树,认为这是一老一少两位僧人的化身,所以也都在树前上香致祭,以多谢两僧墓葬少帝和守陵之功。   关于宋帝昺陵墓的发现,民间还有以下传奇性的传说:当时在赤湾开发南油后期基地时,13部推土机一起开动,要铲平陵墓所在地的一处荒山野坡。殊料推土机以排山倒海之势铲到陵墓之处时,竟然同时死火,几经检修,只能后退,无法再前行,令人诧异万分。有一司机下车察看,在凸起的一个小山包的乱石中寻获一墓碑,请考古人员检视之,才知道这里正是宋少帝昺皇陵故址。 宋少帝陵始建年代虽已无可考,但据康熙《新安县志》,明代曾在南山建墓立碑以纪念。而不少专家认为,现在的宋少帝陵是明代修筑的衣冠冢。 1911年香港赵氏后裔修了此墓。1963年被赤湾驻军发现。1982年列为深圳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蛇口旅游公司和香港赵氏家族曾捐资修缮扩建,并筑公路直达陵前,还增建一尊塑像,民族英雄陆秀夫背负幼主,面对茫茫大海,使陵墓显得肃穆庄严。 遗落于新会和散居于国内及海外的宋皇赵氏后裔,每年均有人前往拜祭,纪念先祖。 另一种说法则是——    宋帝是否浮尸至深圳,并在深圳赤湾安葬、树碑、建陵等还是一宗历史疑案,有待考证。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231.11
    江门崖门宋少帝殉国处 新会县城南40公里处,有一道珠江出口的门户,俗称“崖门”。东为崖山,西为汤瓶山。两山夹峙如门,是珠江出海的人门之一。明成化、弘治年间,新会学者陈白沙等倡议,在崖山建立了大忠祠和全节庙,以纪念崖门海战牺牲的战将和当时跳海殉忠的杨太后。现词内仍保存着10多块明、清古碑。崖山官涌口海边有一奇石,是宋军架设铁索的锁江石。现石上所书“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乃1962年现代著名戏剧家田汉所题。崖门口内银洲湖东有炮台一座,现存铁炮三尊,是道光年间佛山铸造的,为鸦片战争期间所筑。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231.11
    张弘范 他原是南宋的将军,后来投靠元军,并率军追杀。陆秀夫带小皇帝乘船出海,被张弘范追上,当时陆秀夫还在给皇帝讲《大学》,见追兵已到,从容讲完后跳海自杀。 张弘范得意无比,在巨石刻字:“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不久有人加了一个“宋”字,改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来表达对他的鄙视。 元朝脱脱《宋史》有记载。
  • 秋丽
    发帖IP地址:219.137.179.217
    木哥,只有崖门的历史,广东人都知道,却不知道在深圳还有少帝陵之事,说来感到很牵强呢。回想起来,深圳除了是个边境渔村,还有什么呢? 喜欢你的游记和照片。
  • langepy
    发帖IP地址:211.143.12.218
    能找到这么多资料真是不容易啊,楼主辛苦了.
  • 角落的蚊子
    发帖IP地址:218.76.231.68
    楼主辛苦了....
  • sywp01
    发帖IP地址:124.230.37.160
    什么时候考据起历史事件来了?
  • linamu
    发帖IP地址:218.17.73.61

    什么时候考据起历史事件来了? sywp01

    [quote]以下是引用sywp01在2007-9-16 23:21:00的发言:
    什么时候考据起历史事件来了?
    [/quote]

    有情红尘变往事,无声青史来眼前!哈哈……

本周热门话题

本周热门标签

本周活跃用户

Copyright © 2001-2024 服务电话:13975990423(邓) 13501647232(唐)
网站运营:邵阳紫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支持:上海派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反馈给我们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提交